RSS Feed RSS
搜索 Search

德高众望的羽毛球教练

在羽毛球的网站上看到了一篇有关汤仙虎教练的报道,十分欣赏,特意转载下来,以便今后再阅读方便。

传奇的羽毛球人物

5月14晚上,中国队在苏迪曼杯小组赛最后一场比赛中迎来了这个组中实力最强的印尼队,只是这支队伍里面已经没有了永远的话题人物陶菲克,一年前的第三单打西蒙上场就赢了林丹一个21比13,这让开赛以来一直坐在场边的汤仙虎一直平静如水的脸上第一次有了表情。

第一局结束之后,他快步走到林丹面前,快速交谈着什么。但当场上的形势被逆转,林丹有惊无险地拿下这场本就不该有悬念的比赛时,汤仙虎又恢复了平常的节奏,散着步走出了场外,悠闲得仿佛这里不是中国队的生死战场,而是他家的庭院。

无论多少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汤仙虎都是那一身行头。鸭舌帽、运动服,肩上背着挎包,手里拿着一个茶杯。只是一年一年过去,从鸭舌帽边缘露出来的颜色,从黑色变成灰白,而现在几乎已经全白了。

65岁的汤仙虎出生于羽毛球在亚洲刚刚兴起的年代,有人说他是羽毛球界的“传奇”、“活化石”,但更贴切的说法也许是他是一部羽毛球的近代史。从上世纪60年代以来,作为运动员,他创造了属于他的时代;做教练,他的队员又是一个时代。

这部近代史的开篇在印尼,七八岁汤仙虎在一群喜欢打球的印尼孩子里面显得并不突出,“那时候打球,球鞋、球拍、衣服都要自己去买,当时家里的条件并不允许,所以觉得走上这条路应该还是很难的。”

那个时候汤仙虎的愿望很简单,“就是有人给我买球拍、球鞋,每天可以打球,不用上课。”那时候汤仙虎还不知道,这个关于羽毛球的梦可以成真,而且可以做一辈子。

汤仙虎在中国的第一站是福建,他不在那里出生,不在那里长大,那里也不是他的祖籍,但他在那里正式成为一个羽毛球运动员,现在那里还是他的家。“广东的华都,现在叫花县,才是我的根。但说实话,虽然老家是那边,倒是六代生活在国外,我也不去认了,不知道谁是谁不是。”而印尼,只是每年比赛的时候,汤仙虎才会到的地方。他的哥哥、妹妹至今仍然生活在那里,“国内的气候,他们适应不了。”

当年侯家昌和汤仙虎是一起从印尼回国,一起创造了号称无冕之王的中国羽毛球的“汤侯时代”。侯家昌和汤仙虎的训练明显是两个风格,汤仙虎在“拼命”,而相比之下,侯家昌就像是在“偷懒”。虽然在国内两人各有胜负,但是在国际赛场上,汤仙虎却创造了1963年到1975年的12年间未失一场的不败纪录,被称为“超级汤”。

4月23日,中国羽毛球队签约李宁的现场,包括了“超级汤”和“超级丹”在内的五代中国羽毛球运动员齐聚一堂,很少开口说话的汤仙虎也谈起了自己做运动员时候的经历。

第一次代表国家参加正式比赛是1963年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当时中国还未恢复在国际奥委会的资格,国家领导人对那次比赛非常重视。“我们当时想拿的第一个冠军男团和女团,周总理说男团是印尼的强项,而这次会议他们是东道主,我们不能拿。所以男团得冠军不能拿,我们只能拿其他的,所以我只拿了男单。”

“超级汤”其中最被人们称道的就是1965年出访北欧时,他以15比5和15比0的悬殊比分战胜6次全英公开赛赛冠军、丹麦名将科普斯。“当时我们不能参加正式比赛,但可以有一些邀请赛。访问时哪个国家强我们就到哪里去,当时说丹麦最强就是去了丹麦,最后,我们打了30场球没输过。”

但他拒绝和超级丹的比较,“那不太一样。我们完全专业队的训练比其他国家的水平高出几次档次。即使我35岁已经得过肝炎,速度也已经慢下来,但还像打业余队一样,水平差太多了。”

历史已经久远到汤仙虎的记忆都快变得模糊,1992年,调教出奥运会历史上第一个男单冠军魏仁芳,2000年,男单领奖台上三名运动员吉辛鹏、叶诚万、夏煊泽同时出自他的门下。

张狂如陶菲克也这样说:“没有接受过汤仙虎的指导是我一生最大的遗憾,让他离开印尼是印尼羽协作出的最错误的决定。”

年轻时的汤仙虎脾气非常火爆,但1997年回国执教后,汤仙虎几乎从未发过火。“年纪大了,不堪一‘激’啊!”汤仙虎笑着说。有人说他是“以德服人”的典范,但他自己认为,在印尼国家队执教的经历,磨去了汤仙虎年轻时的棱角。“在国内不管怎样优越感都很明显,体会不到。但出去了可不一样,人家看的是你工作,不是名气。”

在国家队,汤仙虎是队员们最尊敬的前辈之一。背地里,队员们有时称汤指导为“老人家”。每天早上训练。早上7时队员起床时,没人敢吵醒睡梦中的汤仙虎。直到早上8时,全队在公寓楼下集合乘大巴去羽毛球馆时,汤指导才会慢慢下楼随手拿一盒牛奶,然后开始一天的训练。

北京奥运会上夺取男双奥运亚军的蔡赟/傅海峰每次出国比赛回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汤导打个电话。“他们总是给我好的消息,我说好啊好啊。全英公开赛冠军,世界锦标赛冠军,奥运会亚军,这很不简单。一个运动员要连续地拿冠军,才说明问题。”

但当初58岁的汤仙虎接手中国男双帅印时,这是一个乱摊子:2002年汤姆斯杯失利,“沉沦”了十多年的中国男双成为最大的拐腿。汤仙虎说,只允许自己用两年时间,一定要带出个样子来。

两年后的雅典,蔡赟/傅海峰进军十六强。

但这次雅典也比较危险,在率领队伍训练的时候,颈椎、肠胃、心偶,一齐向汤仙虎亮起了红灯。据说,各种药品、营养品,一起加起来汤导每天要吃几十粒药。在汤仙虎自己感觉非常不好的时候,不仅药品随身携带,他还会在身上带一个小纸条,写清楚每瓶药的剂量。

虽然和家人许下过雅典奥运会之后就回家的诺言,但2007年底,在家休养了两年的汤仙虎还是回到了北京。这次调教的对象是雅典奥运会第一轮告负的林丹,这也是中国羽毛球队传说中最难“驯服”的人。

过去的半年,林丹因为“韩国口角风波”和“晋江打人事件”而饱受非议。

林丹曾经默认是他亲口向李永波要人的。关于这件事,外界的传言无非有二,一是劝汤仙虎不要接林丹这个“烫手的山芋”,以免晚节不保;二是,林丹要汤导无非是寻求一种心理安慰,因为后者的弟子曾经在一届奥运会上包揽前三。

但在汤仙虎的职业履历中,他似乎更喜欢“困难”,“永波挺好,他说你就不要当你离开了,你还没离开呢!还是国家队的人。我的饭卡、出入证都还在,就和原来一样。那好吧,我就当是回来探亲,只是时间长了一点。”

他很快找到了林丹的症结。这对师徒,看起来更像是忘年交,有人开玩笑说,林丹和汤仙虎的亲密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谢杏芳。

在林丹的职业生涯中,曾有过因为训练摔拍子被停训20天的经历,但在备战北京奥运的日子里,被他摔掉的球拍可以编成一个排。“我也知道摔拍子不对,遇上这种事教练一般都会骂,但汤导让你先冷静下来,找出原因。因为傻子都知道摔拍子肯定是情绪不好,但为什么不好,却很少有人深究。这点上,汤导从来不会怪我。”林丹说。

顶不住了,你就喊。这是汤仙虎对林丹的又一种宽容。哪怕是决赛前的中午,林丹还在房间把音乐音量开到最大,让自己躲起来大喊大叫,尽情宣泄心中的压力。

2000年悉尼奥运会,在夺冠热门夏煊泽意外出局后,是汤仙虎凭借他在印尼执教时对叶诚万的了解,为吉新鹏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2008年北京奥运会,汤仙虎的那一碗“心灵鸡汤”,又帮助林丹度过了成长的烦恼。北京奥运会,林丹夺冠之后扑在汤仙虎怀里面痛哭的画面说明了一切。“汤导能够理解我,我好像每天都有很多话想跟他说,他帮了我很多。”所以在赛场边,我们看到更多的场景是林丹在说,汤仙虎在听,只是偶尔插上那么两句。

林丹的母亲也曾经对我说:“汤导曾经也是最优秀的男单运动员,他最能够理解阿丹的需要。自从跟了汤导之后,阿丹心里安稳了很多。”

在汤仙虎跟着国家队东征西战的时候,妻子卢青一直都留在福建的家里,等待赛季间歇的时候,丈夫可以回家养养身体。

“每次他回福建来,都是回来住院的。”对于妻子的怨言,汤仙虎有些愧疚,他的妻子从来没有埋怨过自己不顾家,只是怪自己为什么不好好照顾身体。

1998年,为了指导正处于低迷的中国羽毛球男队,汤仙虎回国不久就离开了家,卢青一边照顾着三岁的女儿、6岁的儿子和老母亲,一边接手八一羽毛球青年队教练的工作。二十多年前,卢青还是汤仙虎的学生,现在已经成了他生活和工作上的搭档。丈夫对于她来说首先是值得尊敬的人,“以前在队里面被他罚得厉害,以前是怕,现在是尊敬。其实他对家里很有责任心,但是他的事业心太重了,对于羽毛球太执著。”

丈夫一心扑在羽毛球上,今年年初,羽毛球又把儿子带离了身边,16岁的儿子汤松桦入选国家青年队,那是老汤夫妇共同的弟子,卢青说家里两个男人满脑子都是羽毛球。

“ 妈妈对我训练要求很严格,但我知道她其实并不希望我打球,爸爸说我选择了打羽毛球,就一定要成为最好的,不要想着半途而废。”一年前,坐在八一队的训练房里,汤松桦曾跟我谈起他的爸爸,“其实妹妹更适合打羽毛球,因为在家里玩球的时候,爸妈都说她手感很好,希望她能打球。但妹妹(汤昀桦)很懒,怕辛苦。”

“ 汤指导的话,妹妹也不听吗?”面对我的问题,汤松桦一脸不服气。“她可是我们家里的小公主,爸爸心疼她还来不及呢,哪舍得逼她。”虽然家在福州,但是根据汤仙虎的要求,汤松桦必须吃食堂、住宿社,每周只能回一次家。但是从两年来的战绩来看,汤松桦并没有体现出高人一筹的能力。

“其实松松的技术在国内同年龄段是比较好的,但是在比赛里,谁遇见松松不是玩命打?他可是汤导的儿子,谁都想赢,根本就不会去管这场比赛耗费了多少体力,下一场输了也值了,我想所有的孩子都会这么想的。”同在八一队的林丹的启蒙教练陈陈伟华说。

“汤仙虎的儿子”这个头衔给16岁的汤松桦带来的不仅仅是光环,对此他给了两个字。“认了!”

“我从生下来就是汤仙虎的儿子,这是注定的。我打羽毛球的目标是能够超越我的爸爸,虽然这个目标有点难,但爸爸说只要我努力就可以的。”

但卢青可不希望儿子像丈夫那样“拚了命”的努力。“他现在这一身病就是因为当年拼得太厉害了。有一次他为了挑战训练极限,从早上八点半,一直训练到下午两点钟,五个半小时,一直打球。练进攻,两个人防他一个,练防守也是两个人攻他一个,全都是打多拍,其实做普通的羽毛球运动员,年纪大了也不会像他那么多伤病的。”

和前两届奥运会之后一样,汤仙虎又一次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回到福建家里。不知道这次他是不是又和妻子许下了退休的心愿,是不是又说了“和羽毛球在一起的时间够长了的话。”但瑞士公开赛林丹0比2输给李宗伟之后,汤仙虎再一次回到了北京。

汤仙虎自谓是个“经不起鼓动的人”,李永波说:“汤导不能没有羽毛球,否则他会感到痛苦的”。

李永波也说:“他是我一生唯一尊敬的教练。”

发布在有趣题目/Stuff of Interest, 转摘/Repost.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 Trackbacks are closed, but you can post a comment.

添加一条评论

你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开或用作其他用途。 标记*的项为必填项。

你可以使用以下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