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SS Feed RSS
搜索 Search

难得的一次打球活动

周日(11月18日)上午,驱车20多公里到达BC省理工技术学院,参加一次难得的打球活动。这主要是一方面自己已将有两年多时间没到那里打球了,另一方面我的良师益友苏先生约了几位来自国内的球友们、并带上近来对羽毛球再产生浓厚兴趣的儿子到那里打球。所以自己也不嫌路远,回到自己几年前在那学球和打球的地方。

当跨入BCIT体育馆,真是人声鼎沸。每个球场都在热火朝天的奋战。其中多数是年轻的大、中学生们在球场上火拼,好不热闹。自己第一眼就看到苏先生的公子与他们中学羽毛球校队的男女队友们在一起练习双打。苏公子一表人才,身体健硕,身形修长,遗传了父母的优良文体运动细胞,在队友中是球技最好的佼佼者。向他询问后才知道他爸爸与来自天津的老杨、以及自己还不认识的李阳夫妻等人在别的球场打球。

按照BCIT体育馆的管理规定,每个球场最多就允许有8名球员共同使用该场地。所以苏先生与他的朋友们就占有一个自己可尽情享受羽毛球快乐的场地。我的到来也有点让大加感到意外,毕竟我没有提前约定,只是周六晚在中国羽毛球网站上看到苏先生给球友们所发的打球贴子,就赴约了。

来到球场上就马上开打。前前后后大约打了6、7局,开始与李阳的太太一起打混双,大家才第一次见面,打起球来欠默契,但也有输也有赢。其后,与老杨组队打男双,而苏先生分别与李阳先生、一位中学校队的女生、以及他的公子一起与我们对阵打了三局,真让我们领教苏先生的精湛球艺。

第一局,我们与李阳、苏先生的组合对阵,比赛挺激烈,从开始我们一直领先5、6分,但苏先生马上调整队形,让李阳减少一人守一边,避免我们重点攻击他而取分。 他们的变阵很快见效,比分一路直追上来。苏先生的手上功夫十分了得,接杀并反控能力让我们很难打。而他的进攻性平高球、平抽球、重杀和轻吊又防不胜防。我们虽然以14 比10拿到局点,他们也追到14平。进入加分阶段,更是扣人心弦,双方都使出浑身解数,为取一分都要鏖战多拍,攻防转换几次后才有结果。由于追分气盛,他们以16比14拿到局点。我们也没放弃,利用立体进攻,后场杀前场封,夺会发球权,并追到16平手。最后这分更是让比赛到了关键。对方夺回发球权后,进攻一浪高过一浪。发球抢攻,平抽球又快又狠,不停下压。而我自己身体下蹲到最低限度,利用反手正打的平抽技术与之抗衡。苏先生他们是从上往下抽,而我是从下向上对抽。也许是幸运,出色的防守取得平抽对攻的胜利,又夺回发球权。在两个发球权在手的情况下,我们没再让机会溜走。虽然第一个发球权被对方打掉,我们的第二发球权终于拿下最后一分, 从而以17比16险胜。

在第二局与苏先生带女生进行的男双战混双比赛中,我们没有受到太多的挑战,较轻松地拿下的比赛。

而在第三局的比赛中,我们组合对苏先生的父子兵组合。他的孩子高远球和重杀球都很有水平。但比赛经验还不足,网前小球还欠火候。开始双方你来我往,比分交错上升。战到8平后,我们利用发球抢攻和破坏对方发球抢攻夺得先机。苏先生为了多锻炼孩子,让他主攻,扣杀很具威胁,但我们大多都防住了。当比赛进入我们的节奏后,我们的攻击也不弱。随着自己在中后场一记跳杀得手,我们以15比10拿下比赛。胜负是暂时的,但能与苏先生打球和讨教是难得的。与他打球和观看他打球都会让人有收获,能学到新东西。所以老远跑一趟去打球真值得。

发布在个人体会/Personal. 将该链接存入书签。 Trackbacks are closed, but you can post a comment.

添加一条评论

你的电子邮件不会被公开或用作其他用途。 标记*的项为必填项。

你可以使用以下HTML标签和属性。 <a href="" title=""> <abbr title=""> <acronym title=""> <b> <blockquote cite=""> <cite> <code> <del datetime=""> <em> <i> <q cite=""> <s> <strike> <stron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