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英羽毛球锦标赛从3月8日揭开战幕。各国好手都云集到英国去争夺奖牌。中国此次更是再想重开“五金店”,再夺五面金牌。所以全部主力倾巢而出,以再续2009年全英锦标赛上的辉煌。
从全英锦标赛走过的百年历史,有着许多鲜为人知的夺标故事,也有期待再写历史的故事。下面是一些媒体对中国林丹的期望。
全英赛林丹冲击男单第五金 夺冠将成35年第一人
8日,2011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将拉开帷幕。“百年老赛”、“第一公开赛”,这两大头衔决定了每年的全英公开赛都会引起世人普遍关注。五个单项中,竞技水平最高的男单自然会赢得更多人的兴趣,今年以来连续夺得韩国、德国公开赛冠军的中国一单林丹,将向他的第五枚全英赛金牌发起冲击,有必要提醒的是,林丹一旦大功告成,将成为全英赛近35年来第一位男单五冠王。
林丹力争改写历史
全英赛历史上夺得男单最多的是印尼宿将梁海量,他曾8度问鼎。1982年,中国选手踏上全英赛赛场,这项赛事才真正代表了世界最高水平,这期间还没有一位选手五次登上男单冠军宝座。
由于众所周知的政治原因,1982年前中国选手一直无缘参加国际正式比赛,当时中国羽坛双雄——汤仙虎、侯加昌只能出席有限的国际对抗赛,他们屡屡轻松击败欧亚世界名将,“汤侯”的高超实力,使外国通讯社认为“只要没有中国参加,任何世界冠军都是不实在的。”梁海量8金、柯普斯7金,此两位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巨星全英战绩堪称辉煌,但由于中国选手的缺席,这些奖牌的含金量多少打了些折扣。
由于世锦赛才到1977年才创办,此前的全英赛被公认为非正式的世锦赛,如果从竞技水平这个层面考虑,1982年全英赛出现了中国选手的身影,近30年的全英赛才应该是不逊色于世锦赛的“第一公开赛”。这期间,还没有一位选手取得过当初梁海量、柯普斯的荣誉,成绩最好的是前欧洲球王弗罗斯特和目前世界羽坛第一高手林丹,他俩均是4金问鼎全英公开赛,由此看来,如今在全英赛取得多金王荣誉,要比当年艰难得多。
林丹首枚全英赛金牌是2004年获得的,当时他刚刚迎来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屡屡夺得国际公开赛冠军,他因此赢得“超级丹”美名。此后几届,林丹先后三夺男单金牌,由此追平前辈弗罗斯特的4金纪录,并居近35年全英赛男单冠军王排名榜首位。
2008年北京奥运会,林丹成为中国羽坛史上首位男单大满贯,此后他不断创造中国羽坛新纪录:夺得世界冠军次数最多的男国手,夺得汤杯次数最多的国手,国际羽坛史上第一位男单全满贯……如今,历史赋予林丹新的机遇,本届全英赛他将向新的目标发起冲击。
林丹将遇两拦路虎
扫遍当今国际羽坛,哪些选手对林丹具有威胁?答案应该有两人:李宗伟、朴成奂。看上去,这似乎是一个相当“俗”的话题,但却是根本无法回避的话题,
就竞技实力而言,林丹、李宗伟是当今国际羽坛仅有的两位超一流男单高手,任何一次国际比赛,如果没有上演林李大战,多少会有一些缺撼。
作为本次全英赛的男单1号、3号种子,李宗伟、林丹分别分在上半区、下半区,从而确保他俩只有闯进决赛才会相遇,毕竟好戏留在最后面才是最精彩的。上半区,盖德、鲍春来、佩尔森、谌龙等好手无法挡住李宗伟的脚步。种种迹象显示,林丹和李宗伟很可能在这届全英赛场展开新一轮对决。
屈指算来,林丹、李宗伟在世界赛场已相遇23场,林丹以16胜7负明显占优,不过两人最近的三次对抗均战至决胜局,足见两位“天王”级高手水平之接近。前几届全英赛,林李两人有过两次交锋,均是林丹获胜。
林丹能否与李宗伟上演新一轮华山论剑,此前还必须在下半区击败朴成奂。当然朴成奂要想在半决赛狙击林丹,前提是闯过陶菲克、朴成奂两道险关。
2006年,刚刚出道的朴成奂就成为林丹的一大克星,他的防守反击使林丹出众的攻击力犹如一记记重拳打在棉花上,屡屡败在对方拍下。双方前5次交锋,朴成奂以3胜2负的优势领先。2008年成为两人交锋史上的分水岭,这期间林丹取得八连胜。就在众人认为林丹将从朴成奂头上取下“林丹克星”这一头衔时,2010年世锦赛朴成奂在四分之一决赛硬生生地将林丹挡在半决赛门外。
近几个月来,林丹先后四次击败朴成奂,但有了去年世锦赛的一幕,谁也不敢忽视这位韩国人的存在,欲在本届全英赛创造辉煌的林丹这次如再次碰到韩国冤家,必然会格外小心。
附:全英赛男单多金十强排行榜(二战前比赛除外)
1、梁海量(印尼)8金:1968年至1974年、1976年
2、柯普斯(丹麦)7金:1958年、1960年至1963年、1965年、1967年
3、黄秉璇(马来西亚)4金:1950年1952年,1955年
庄以明(马来西亚)4金:1953年、1954年、1956年、1957年
弗罗斯特(丹麦)4金:1982年、1984年、1986年、1987年
林丹(中国)4金: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
7、林水镜(印尼)3金:1978年、1979年、1981年
8、赵剑华(中国)2金:1985年、1990年
阿尔比(印尼)2金:1993年、1994年
拉尔森(丹麦)2金:1995年、1996年
陈宏(中国)2金:2002、2005年
中国羽毛球运动员在全英锦标赛的战绩回顾
国羽无愧全英赛统治者 29年收64冠曾创包揽奇迹
北京时间3月8日,2011年全英羽毛球公开赛就将在英国伯明翰开赛,在这项拥有百年历史的羽坛顶级赛事上,中国队的成绩也是非常辉煌的,他们在29年的时间里已经收获了64个冠军,其中还不乏2009年包揽五冠的壮举。
与创办于1977年的世锦赛相比,全英赛的历史要长得多,1899年它就已经问世,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全英赛都被视为世锦赛级别的比赛,近些年来奥运会和世锦赛抢走了全英赛的一些风头,不过它仍然是公开赛级别的第一赛事。
中国队参加全英赛始于1982年,首次出战的中国队就有不小的收获,张爱玲和林瑛/吴迪西分获女单和女双冠军,栾劲和李玲蔚还获得了男女单打的亚军。从那以后中国队就成了全英赛的“主人”,29年来他们收获了全英赛145个冠军中的64个,夺冠比例将近一半,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队统治羽坛的现状。
中国队在全英赛的五个项目中也有优劣之分,他们在男单、女单和女双三个项目中优势最大,分别获得了15、18和18个冠军,而男双和混双就相对差了一些,截止到2010年,只分别获得了5个和8个冠军。
1987年全英赛,刚刚在10个月前为中国男队夺取汤姆斯杯立下大功的李永波/田秉义再创历史,他们击败印尼的叶忠明/杨荣美等一干名将,登上最高领奖台,那是中国队首次获得全英赛男双冠军,此前他们甚至还从未能打入决赛。
混双则是中国队在全英赛最后攻克的堡垒,李永波/田秉义夺冠10年之后,1997年全英赛江苏组合刘永/葛菲一路过关斩将笑到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两人是1996年底才正式确定的配对,结果组合才不到半年却在全英赛所向披靡,之后的97赛季,刘永/葛菲还获得了世锦赛、世界杯以及一系列公开赛的冠军,最终他们全年比赛仅输一场,创造了当时羽坛的一个奇迹。与他们情况相似的还有2007年的高崚/郑波组合,两人也是在2006年底才确定配对,结果就在2007年大放异彩,可惜两人却在奥运会上表现欠佳,一路走来轨迹与刘永/葛菲竟是惊人的相似。
29次参赛经历中,也有不堪回首的时刻,1986年、1993年、1994年和1995年,这四年中国队在全英赛上均空手而归,如果说1986年那一次有雪藏主力的成分在,那么93年-95年则是不折不扣的中国羽球低潮期,那三年的无冠很大程度上确实是实力使然。
不过就在两年前的全英赛,中国选手又创造了堪称“奇迹”的成绩,当时中国队由林丹(男单)、王仪涵(女单)、蔡赟/付海峰(男双)、赵婷婷/张亚雯(女双)、何汉斌/于洋(混双)包揽了全部五冠,成为71年来首次包揽全英赛全部五冠的队伍,此前中国队曾经在世锦赛和世界杯上都上演过类似的故事,09年全英赛的成功,也使他们达到了新的高度,接下来的目标,无疑就是在奥运上包揽全部冠军了。
在全英赛上夺冠次数最多的国手是女将高崚,她与黄穗在女双项目上实现了骇人的六连冠(2001年-2006年),与张军、郑波分别在混双项目中获得3冠和2冠。值得一提的是,高崚在01年-08年这八年中,每一年在全英赛中都有夺冠纪录。另一位创造过神奇纪录的是一代天王赵剑华,当时他在1985年,以20岁的年龄首次参赛就获得了冠军,同时也成为二战后首个获得全英赛男单冠军的左手选手。
附:中国选手在历届全英赛中获得的冠军
1982年:张爱玲(女单)、林瑛/吴迪西(女双)
1983年:栾劲(男单)、张爱玲(女单)、吴健秋/徐蓉(女双)
1984年:李玲蔚(女单)、林瑛/吴迪西(女双)
1985年:赵剑华(男单)、韩爱萍(女单)、李玲蔚/韩爱萍(女双)
1986年:(无)
1987年:李永波/田秉毅(男双)
1988年:辜家明(女单)、李永波/田秉毅(男双)
1989年:杨阳(男单)、李玲蔚(女单)
1990年:赵剑华(男单)
1991年:李永波/田秉毅(男双)
1992年:刘军(男单)、唐九红(女单)、姚芬/林燕芬(女双)
1993年—1995年:(无)
1996年:葛菲/顾俊(女双)
1997年:董炯(男单)、叶钊颖(女单)、葛菲/顾俊(女双)、刘永/葛菲(混双)
1998年:孙俊(男单)、叶钊颖(女单)、葛菲/顾俊(女双)
1999年:叶钊颖(女单)
2000年:夏煊泽(男单)、龚智超(女单)、葛菲/顾俊(女双)
2001年:高崚/黄穗(女双)、张军/高崚(混双)
2002年:陈宏(男单)、龚智超(女单)、高崚/黄穗(女双)
2003年:周蜜(女单)、高崚/黄穗(女双)、张军/高崚(混双)
2004年:林丹(男单)、龚睿那(女单)、高崚/黄穗(女双)
2005年:陈宏(男单)、谢杏芳(女单)、蔡赟/付海峰(男双)、高崚/黄穗(女双)
2006年:林丹(男单)、谢杏芳(女单)、高崚/黄穗(女双)、张军/高崚(混双)
2007年:林丹(男单)、谢杏芳(女单)、魏轶力/张亚雯(女双)、郑波/高崚(混双)
2008年:陈金(男单)、郑波/高崚(混双)
2009年:林丹(男单)、王仪涵(女单)、蔡赟/付海峰(男双)、赵婷婷/张亚雯(女双)、何汉斌/于洋(混双)
2010年:杜婧/于洋(女双)、张楠/赵芸蕾(混双)